# 2025-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题(10分\*4)
### 1. 新闻权威
### 2. 新闻策展
### 3. 媒体融合
### 4. 深度伪造
## 二、 简答题(15分\*4)
### 1. 请阐述信息茧房的内容及其负面影响。
### 2. 简述新闻编辑的多重角色。
### 3. 请分析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4. 请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危害与治理策略。
## 三、 论述题(20分)
### 1. 论述在重大反社会犯罪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专业主义有哪些共识性的要求。
## 四、 评论题(30分)
>
> 【材料概述】
>
> 近期许多微短剧走红网络。咪蒙团队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在国庆期间上线,体现长征精神,《环球时报》的官方账号在其抖音下评论,赞扬其对长征精神的弘扬。不过当下网络上还盛行一些“霸总爱上保洁小妹”戏码的短剧。对于这些微短剧的盛行,《澎湃新闻》对其进行评论,称其对家庭伦理、社会风尚“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而部分受众表示短剧只是生活的消遣、不会当真,但是“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却深受许多短剧的危害,短剧对他们的身心和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 1.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题目,自拟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 2025-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5分\*8)
### 1. 全球性新闻
### 2. 意见领袖
### 3. 刻板印象
### 4. 新闻专业主义
### 5. 公共舆论
### 6. 公共领域
### 7. 弱势群体
### 8. 信息爆炸
## 二、 简答题(10分\*5)
### 1. 请分析新闻事业的特点。
### 2. 请简述数字鸿沟及其影响。
### 3. 请简述场域理论。
### 4. 对“受众”进行界定,以及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与变化。
### 5. 对“表征”进行界定,以及分析社交媒体环境下“表征”的变化。
## 三、 论述题(25分)
### 1. 民间力量对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影响,请论述其传播机制。
## 四、 研究设计(35分)
### 1. 研究问题:人工智能对媒体公信力有何影响。根据研究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需要包括:理论框架,研究问题或假设,方法实践过程或检验过程。
# 2025-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名词解释题(5分)
### 1. 逆火效应
## 二、 简答题(15分\*2)
### 1.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宜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请用新闻和媒体的知识点分析,大外宜是否等同于国际传播。
### 2. 你认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分开吗,两者各自是什么,它们的异同是什么。
## 三、 简答题(15分\*3)
### 1. 请分析社交媒体标题或者热搜是否有沉默螺旋原理,
### 2. 当下有出现偶然性新闻接触的现象。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而大量的受众在偶然性新闻接触之后出现对严肃新闻漠视的情况。面对这一现象,学者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导致受众对自己选择新闻的主动权丧失加剧以及加剧他们对严肃新闻的漠视。对此,请问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 3. 请分析情感公众的定义和其驱动机制是什么。
## 四、 论述题(20分)
>
> 【材料】
>
> 孔胜东是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他在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的岗位上工作了28年,同时也坚持了38年的义务修车服务。尽管他已经在2024年8月30日退休,但他在退休后的第一个周六晚上仍然继续了他的义务修车服务。因此,即使杭州下雨,根据孔胜东的坚持和习惯,他很可能仍然会出摊修车。他曾表示,只要他能动,就会继续他的义务修车服务。对于公交车可机孔胜东的事迹,杭州的都市快报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不同记者对此进行报道。
### 1. 请谈谈像杭州报社对城市的居民的日常行为、思想、情感等相关的报道,对于居民加强城市的认同和共同体构建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连接作用。
## 五、 论述题(25分\*2)
>
> 【材料】
>
> 事实核查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新闻业早期。过去100多年,欧美新闻从业者将事实核查内化为记者与编辑职能与职业伦理,既采集事实,也甄别事实。近几年,“事实核查部”已成为欧、美、亚、南美很多主流媒体的标配建制,事实核查正成为一场全球公共运动。如中国有澎湃新闻的“澎湃明查”、有据核查、腾讯较真、核真录等,还有国外BBC等新闻机构也开展设立事实核查。但是众多媒介组织在事实查证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困境。
### 1. 请问为什么事实核查没有好的结果,并请你谈谈对策。
### 2. 麦克卢汉、伊尼斯、梅罗维茨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媒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众多学说观点。请你结合伊尼斯、麦克卢汉还有梅罗维茨等人的理论来阐述在媒介化时代下,我们对于媒介的看法。并谈谈媒介对当下的数字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 2025-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名词解释(5分\*6)
### 1. 新闻回避
### 2. 具身传播
### 3. 算法权力
### 4. 可穿戴新闻
### 5. 智能涌现
### 6. 情动媒介
## 二、 简答题(10分\*4)
### 1. 请谈谈国际传播的共情策略。
### 2. 请阐述使用和满足理论。
### 3. 请阐述算法偏见的定义和规制。
### 4. 请谈谈测评博主对消费者的影响。
## 三、 分析题(15分)
### 1. 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技术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引发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新闻媒体也再一次迎来变革发展的机遇人工者能为新闻媒体行业带来无限可能性,请你谈谈AIGC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 四、 案例分析题(25分)
>
> 【材料】
>
> 十一长假前夕,“预制朋友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预制朋友圈”是指提前预设朋友圈素材、并选择不同时间发送的行为,比如出去旅游拍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不会一次性发完,而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分批次发朋友圈。在小红书热榜话题下,有博主挑战“一天拍完国庆7天朋友圈”,相关视频得到了18.7万点赞。
### 1. 请你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来分析“预制朋友圈”的现象。
## 五、 论述题(共40分)
>
> 【材料】
>
>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他提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新质生产力。
请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和特点。(5分)
请谈谈当下媒体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请举例进行论述。(15分)
在新媒体时代,请谈谈新质生产力是如何赋能中国形象的。(20分)
# 2024-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
### 1. 长尾效应(10分)
### 2. 建设性新闻(10分)
### 3. 隐性采访(10分)
### 4. 乐队花车效应(10分)
## 二、 简答题
### 1. 如何理解传媒经济中的配置问题(15分)
### 2. 什么是媒体平台化?媒体平台化对新闻业有什么影响(15分)
### 3. 什么是新闻生产的透明性原则(15分)
### 4. 什么是信息回避现象?产生信息回避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5分)
## 三、 论述题
### 1. 请谈谈虚假新闻流传和传播的原因以及有效治理措施(20分)
## 四、 评论题
>
> 【材料】
>
> 当地时间 23 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自 10 月7 日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 20258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3688 人受伤。仅过去 24 小时内,加沙地带至少有 201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 368人受伤。对于巴以冲突带来的伤亡严重情况,有些网友发布了极端的言论,出现了意见极化。还有一些网友发现了在豆瓣上评分极高的《辛德勒的名单》在豆瓣和B站下面出现了很多差评。甚至出现了“希特勒不给力,没有杀光犹太人”、“犹太人活该”一些这样的言论。
### 1.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题目,自拟主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新闻评论(30分)
# 2024-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
### 1. 新闻客观性(5分)
### 2. 跨文化传播(5分)
### 3. 新闻专业主义(5分)
### 4. 受众知情权(5分)
### 5. 策略性仪式(5分)
### 6. 超真实(5分)
### 7. 隐私权(5分)
### 8. 刻板印象(5分)
## 二、 简答题
### 1. 简述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10分)
### 2. 简述知识鸿沟以及互联网对知识鸿沟的影响(10分)
### 3. 任选两个理论视角简述文化与传播的关系(10分)
### 4.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最基本观点(10分)
### 5. 结合社会责任论,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10分)
## 三、 论述题
### 1. 请论述公共新闻对协商民主的影响(25分)
## 四、 研究设计题
### 1.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社交媒体使用对社会联系(或社会资本、人际联系的影响)。包括理论视角、研究问题假设、研究方法、检验方法等(35分)
# 2024-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简答题
### 1. 民意调查的民意和一般意义上的公众舆论的异同(10分)
### 2. 有学者说“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新闻业”,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谈谈你对人工智能和新闻业的关系的理解(10分)
### 3. 新闻界说要“用事实说话”,请谈谈“事实”和“说话”的关系(10分)
### 4. 简述信息茧房和议程设置理论要点(请勿展开论述),并阐释两个理论的联系与不同之处(10分)
## 二、 材料分析题
>
> 【材料】
>
> 材料1:新华社对以色列加沙医院遇袭报道
>
> 《加沙救护车队遇袭 至少75人伤亡》
>
> 可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623076491151538&wfr=spider&for=pc
>
> 材料2:环球网对加沙事件报道
>
> 《拜登被爆会见华尔街高管,猛烈抨击《纽约时报》有关加沙医院遇袭报道》
>
> 可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265982407623935&wfr=spider&for=pc
### 1. 结合材料谈谈面对冲突性新闻专业记者需要那些能力来确保新闻真实的报道(25分)
### 2. 材料1为新闻回避的相关数据,材料2为新闻信任度低的相关数据。结合材料讲述民众对新闻信任度降低的原因,阐释新闻回避行动者数量急剧增加这一现象的表现和原因(25分)
## 三、 论述题
>
> 【材料】
>
> 2021年1 月,40 万人口左右的吉林通化市,确诊了 200 多例新冠肺炎病例在封城情况下,该地生活保障出现物资配送、人手不足等问题,部分居民断粮断菜、老人断药、婴儿断奶粉等。但该地疫情与生活困难似乎并未得到社交媒体的充分注意。而在改为,《“40 万人口的东北城市确诊 200+,紧急封城面临断粮,能给个热搜吗”》,添加了“能给个热搜吗”这一符合算法驱动的语句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注意力。“能给个热搜吗”成为题眼,体现出算法驱动的热搜正成为当代公众奥论注意力的重要载体与依托。
### 1. 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和日常使用平台的经验,结合舆论的理论知识,从正反两面谈谈算法驱动的互联网可见性的理解和思考(500字左右)(30分)
>
> 【材料】
>
> 客观性是一套惯例,但同时也是一种信念。在数字传播语境下,新闻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讲故事”的模式,舒尔茨提出现在的新闻应该体现记者的价值,不是“个人意见”而是“个人阐述”,记者的目标不仅是传播他们认为公民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试图讲述他们认为人们想听的故事。
### 2.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你结合融合媒体报道新形式,谈谈对这种客观报道在方式上的创新(500字左右)(30分)
# 2024-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名词解释
### 1. 隐私疲劳(5分)
### 2. 智能传播(5分)
### 3. 信息偶遇(5分)
### 4. 消费主义(5分)
### 5. 媒介策划(5分)
### 6. multi-channel network(5分)
## 二、 简答题
### 1. 谈谈你对“数字新闻学算法转向”具体含义的理解(10分)
### 2. 简述J-blog(记者博客)如何提升新闻透明性(10分)
### 3. 简述计算传播学和传统传播学的联系和区别(10分)
### 4. 简述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挑战和机遇(10分)
## 三、 分析题
### 1. 今年的品牌跨界联名进入井喷期,在文创产品、彩妆等各领域层出不穷,因此也出现了许多联名乱象。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于跨界联名营销的看法。(15分)
## 四、 案例分析题
>
> 【材料】
>
> 作为中国第三次举办的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杭州唱响了“当好东道主办好亚运会”的主旋律,对展示东道主的城市——杭州的风貌和地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 请你结合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等理论,以开幕式为个案,谈谈杭州是如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并谈谈开幕会的价值。(25分)
## 五、 事实核查题
>
> 【材料】
>
> 《“李连杰又“被去世”了,罪魁祸首是这家给活人写讣告的网站》
>
> 清晨看到“李连杰去世”的消息,较真的心情是崩溃的;当看到消息的来源时,较真的心情更加崩溃。因为这显然又是一个假消息,而较真已经数不清这是李连杰第多少次“被去世”了,次数多到连向太也忍不住出来辟谣。
>
> 而这次的假消息来自“亡网”,一个自称为“太忙的记者”提供“预期讣告”的网站。
>
> 所谓预期讣告,就是人还活着,但讣告已经写好了。“亡网”几乎集纳了世界上有名气的人物,并将他们的姓名按照 A-Z的顺序排序。随便点开一个人名,就能看到此人的“预期讣告”,并且每天会自动更新时间。
>
> 我们来看看李连杰的“预期讣告”页面。页面明确标注了“预期意味着他还活着”“以下非真实新闻(谁都没死)”,但还是产生了误传。
>
> 我们再看看好莱坞巨星小李子的。
>
> 该网站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集纳,如《全球亿万富豪的预期讣告(按照福布斯 2012 年全球富豪榜)》《top5近期最受关注讣告》。
>
> 由于一天到晚发活人讣告 ,亡网曾经被一些网友口吐芬芳过,网站的论坛也充满了网友的污言秽语。预计这种“缺大德”的行为在未来仍将持续引起误传。
### 1. 根据材料,分别完成下列题目:(1)找出材料中事实核查言语中的核查事实;(2)评价以上核查事实的可核查性并给出相应的理由;(3)评价以上核查言语带来的“实际恶意”和记者事实核查的整个过程。(共40分,其中第一题5分,第二题15分,第三题20分)
# 2023-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匿名消息源(6分)
### 2. 消息头(6分)
### 3. 注意力经济(6分)
### 4. 参与式事实核查(6分)
### 5. 数据开放(6分)
## 二、 简答题(12分\*5)
### 1. 数字鸿沟的三条沟(12分)
### 2.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12分)
### 3. 传媒经济的三个研究范式及内容(12分)
### 4. 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12分)
### 5. 新闻透明性的重要性。(12分)
## 三、 论述题(30分\*2)
### 1. 请论述社会想象力和新闻判断、新闻价值挖掘、新闻报道写作的关系。(30分)
>
> 材料概述:
>
> 材料是《人物》,但是没给完整原文,大概介绍了下东莞农民工在图书馆留言引发热议,人物的这个编辑跳出常规的新闻模式,去写了他背后的背景,打工者的生存状况和东莞工业发展,然后说作者认为自己有社会学的想象力。
>
> 材料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eF1AEMT6vDvjlJ5Lk2bA](https://mp.weixin.qq.com/s/-CeF1AEMT6vDvjlJ5Lk2bA)
### 2. 近年来,对话、自述的新的新闻叙事框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流行,因为单一信息源影响了新闻客观原则,如果你是机构部门成员或专业研究者,设计研讨会,需包括上述材料的主要争议,需体现研讨的意义,详细化研讨主体,靶向梳理现有文献,你的观点及理由。(30分)
>
> 材料概述:
>
> 材料大致就是讲如何影响了新闻客观性。
# 2023-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8分\*5)
### 1. 赛博格(8分)
### 2. 知识沟(8分)
### 3. 扒粪运动(8分)
### 4. 涵化理论(8分)
### 5. 文化资本(8分)
## 二、 简答题(15分\*4)
### 1. 谈谈对电子乌托邦的看法。(15分)
### 2. 简述英尼斯的主要贡献。(15分)
### 3.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15分)
### 4. 谈谈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文化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区别。(15分)
## 三、 论述题(25分\*2)
### 1. 结合阅读内容,论述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25分)
### 2. 短视频、直播和新型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诞生了许多草根网红,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对网红文化和网红经济的看法。(25分)
# 2023-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简答题(10分\*4)
要求逻辑清晰,阐明观点,表达简练。
### 1. “最好的宣传是劝服而不是强制。”请从受众的角度分析这句话
### 2. 简述数字基础设施(digital Infrastructure)是什么,及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 3. 分析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的基本观点,并简述在当下社会的适应性
### 4. 简述梅洛维茨的“媒介即情景”论的概念,及在网络社会的适用性
## 二、 简要分析题(15分\*2)
要求逻辑清晰,阐明观点,表达简练。
### 1. 请简述什么是“深度媒介化”,并结合实例分析深度媒介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 材料:
>
> 关于从“媒介化”到“深度媒介化”。
### 2. 请谈谈为什么其在新闻选择上遇到了算法难题?
>
> 材料:
>
> 关于Facebook使用和依赖算法来做热点事件的筛选,但遇到了假新闻的问题。
## 三、 材料分析题(15分\*2)
要求逻辑清晰,阐明观点,表达简练。
### 1. 请简要分析以下调查结果,谈谈你的看法。
>
> 材料:
>
>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成年人大部分(82%)利用数字方式接收新闻信息,而利用传统媒体例如电视、报纸等很少;而在利用数字方式接收信息的人中绝大多数关注的是传统媒体的网站和APP,只有极少人认为社交媒体才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 2. 请以材料为基础但不限于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现实个案,分析平台型媒体和内容型媒体在协作、融合的过程中的现状、路径、策略、困境
>
> 三则材料
>
> 材料一:平台型媒体盈利(谷歌之类的科技公司)远超内容型媒体(赫斯特报系)
>
> 材料二:入驻Tik Tok的五家顶级内容型媒体基本通过幽默亲民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获得大量关注。(材料大致传达:排名前五名传统新闻媒体都是要么只做搞笑视频,要么是主播幽默的新闻短评)
>
> 材料三:MCN机构的流行—帮助内容型媒体入驻平台型媒体并获得流量,目前国内有28家知名MCN机构,例如浙江黄金眼MCN机构等。
## 四、 论述题(25分\*2)
要求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阐明观点,每题500字左右。
### 1. 近年来专业媒体要求记者和编辑打造出“破壁出圈的爆款之作”,请你谈谈什么是破壁出圈,为什么主流媒体要追求打造出“出圈”并且“爆款”之作?
### 2. 请从新闻业转型中怎样才能重塑社会权威、提高公信力;新闻产品的创新实践、受众需求的满足、流量还是社会价值的追求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 两则材料
>
> 材料一:《纽约时报》坚持自己的编辑方针,不迎合多数人,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但点击率并不高的阿富汗战争内容放在首页。
>
> 材料二:财新网等收费新闻盈利。
# 2023-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名词解释(5分\*2)
### 1. Define Deepfake(5分)
### 2. 漂绿(5分)
## 二、 简答题(10分\*3)
### 1. 品牌定位(10分)
### 2. 灾难报道中“信息孤岛”现象以及成因(10分)
### 3. 格罗尼格公关四模式(10分)
## 三、 论述题(20分\*2)
### 1. 以浙江宣传为例,从媒介生态、内容、话语等角度分析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创新实践(20分)
>
> 例子:
>
> 浙江宣传
### 2. 中国品牌出海的意义;中国品牌出海竞争遭遇的困境;解困的策略(20分)
>
> 材料:
>
> 华为,Tik Tok
## 四、 材料题(20分\*2)
### 1. 请根据以下法规总结论述自媒体和专业媒体的不同之处(20分)
>
> 参考材料:
>
> 根据网信办发布的《微信公众号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针对公众号提出的规定)材料给出了十几条左右的我国互联网管理法规对互联网媒体的给出的法规条款,法规内容大致为:
>
> (1)必需实名注册,不能虚假身份
>
> (2)不能盗用他人账号传播
>
> (3)不能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新闻采编
>
> (4)不能有偿报道等违法行为
>
> (5)必需遵守法律规定
>
> ……
### 2. 李宁日式军服惹争议,请用危机公关管理原则进行案例评析,并重新写一份声明(20分)
>
> 材料概述:
>
> 材料一:秀款与日军军帽相似;
>
> 材料二:高层朋友圈指责缺乏尝试;
>
> 材料三:李宁声明
## 五、 消息写作(30分)
>
> 材料:
>
> 俄罗斯北溪管道爆炸泄漏事件
### 1. 根据材料改写消息,800字左右(25分)
### 2. 撰写消息标题,要求为引题+主题(5分)
# 2022-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倒金字塔结构(6分)
### 2. 算法新闻(6分)
### 3. 电视节目模式(6分)
### 4. 建设性新闻(6分)
### 5. 媒介化(6分)
## 二、 简答题(12分\*5)
### 1. 消息写作基本原则(12分)
### 2. 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12分)
###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素养和能力(12分)
### 4. 哪些新闻传播学概念过时或即将过时,请举例说明(12分)
### 5. 短视频如何促进公共生活和交往(12分)
## 三、 论述题(30分\*2)
### 1. 结合最近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件,谈谈新媒体时代受众媒介素养问题(30分)
### 2. 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30分)
# 2022-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论出版自由》(6分)
### 2. 显著水平(6分)
### 3. 长尾效应(6分)
### 4. 创新扩散理论(6分)
### 5. 群体动力论(6分)
## 二、 简答题(20分\*2)
### 1. 结合新冠疫情,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社会效果(20分)
### 2. 简述对新闻生产产生影响的权力因素(20分)
## 三、 论述题(40分)
### 1. 请阐述宣传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以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转变,并论述数字化时代宣传的机制,及其对政治和文化的影响(40分)
>
> 【材料】
>
> 材料背景为政治宣传和全球化、国际传播。宣传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方式。有人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宣传的结束,但是在全球化和互联网之下,宣传又以新的方式重新展开。
## 四、 研究设计题(40分)
### 1. 算法时代的算法成为了意见领袖,请设计一份算法时代下两级传播理论适用性的研究设计。(40分)
# 2022-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简答题(10分\*3)
### 1. 传播媒介和公众知情权的关系(10分)
### 2. 错误消息与假造消息的异同(10分)
### 3. 认知失谐论将认知分为哪几种?如何处理失谐信息(10分)
## 二、 辨析题(20分)
### 1. 请简要回答议程设置的要点,以及微博热搜的议题排列顺序是否适用议程设置理论(20分)
## 三、 论述题(20分\*4)
### 1. 材料是李普曼的《幻影公众》:“公众舆论承担的社会角色,是由它处于事件外围这一事实决定的。一种舆论可以影响另一种舆论,但是,舆论本身并不能产生直接的行动。舆论需要通过投票,表达赞成或反对,附和或抵制。但是,这种表达本身没有意义,它们只有影响到了事件进程才会体现出价值。”你是否认同李普曼的论断,以及如何认识公众舆论的社会角色(20分)
### 2. 当前新闻报道和舆论呈现极化趋势,请问极化趋势的成因以及危害(20分)
### 3. “新浪移动”的一个领导说“要让AI更有价值观”,同时说“放大主流媒体声音是突破算法机制困境的方法”。请问AI与新闻选择背后的价值观的关系?你对新浪移动高层表态的看法(20分)
### 4. 什么是非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主义”运动的区别?根据你看过的非虚构作品,举例说明非虚构写作如何突破常规报道手法,谈一谈非虚构的叙事特征和叙事策略,以及创作伦理风险(20分)
## 四、 材料题(20分)
### 1. 材料是疫情期间护士剪头发支援湖北、《长江日报》“倾家荡产式”的捐赠报道。如何看待材料中报道典型的人物和事件的手法?如何把握灾难报道中温情和煽情的“度”?这些手法对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影响?据此谈谈新时代价值观和旧宣传模式的冲突(20分)
# 2022-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简答题(30分)
### 1. 程序化广告购买(5分)
### 2. 品牌体验(5分)
### 3. Please define the digital back-feeding(英语作答)(10分)
### 4. 新闻发布要锁定的第一时间(10分)
## 二、 材料分析题(15分)
### 1. 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爆火,请分析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15分)
## 三、 论述题(20分\*2)
### 1. 当下沉浸传播业态风行,如沉浸戏剧、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剧本杀等。从传播理论的角度,请分析沉浸传播这一业态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20分)
### 2. 当下国风营销盛行,(可以从品牌战略、品牌形象、品牌定位等角度写)请谈谈品牌主如何辩证看待营销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如何在营销中正确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要求结合案例)(20分)
## 四、 材料分析题(15分)
### 1. 材料为北京冬奥会发布“防疫手册”,据此进行分析。(可结合形象理念、关系理念、危机管理等)(15分)
>
> 【材料说明】
>
> 材料来源于中国政府网,主要内容如下
>
>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北京冬奥组委25日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
>
> 《防疫手册》分两本,一本面向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另一本面向所有其他利益相关方,为其提供了全面的防疫指导,有助于涉奥人员为前往和抵达中国、参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离开北京做好准备。
>
> 两本《防疫手册》涵盖了所有涉奥人员的整个行程,对入境要求以及闭环管理系统内实行的防疫措施等细节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近期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制定的关键防疫政策的进一步解读。《防疫手册》的关键原则包括:
>
> 闭环管理、疫苗接种检测、追踪与隔离、减少接触、卫生意识等。【此处省略了每一条原则的具体内容展开】
>
> 新冠疫情防控联络官:所有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组织将很快应要求指定新冠疫情防控联络官。新冠疫情防控联络官的职责是为涉奥人员提供帮助,确保他们了解《防疫手册》内容,并理解遵守规定的重要性。
## 五、 综合写作题(50分)
### 1. 材料为山西一些高校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根据该篇材料,写作要求如下:800字消息(25分);撰写消息标题,要求为引题+主题(5分);500字新闻评论(20分)
>
> 【材料参考】
>
> 以下是新华社的消息材料,比较贴合今年考试的内容,但并不一定与考试材料完全一致,仅供考生们参考。
>
> 一、消息写作材料整合参考
>
> 新华社太原12月10日电
>
> (引题)一日三餐免费用,日均“吃倒”多少树?
>
> (主题)部分高校一次性用筷浪费惊人
>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翔霄、马志异
>
> 十几个开放窗口一溜儿摆放不少一次性筷子,走进食堂的师生随来随取,有的学校半年购买百万双……
>
> 近年来,一次性筷子背后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一棵成年树木能够生产8000双筷子计算,我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吞噬”的林木资源不是小数。“新华视点”记者近来走访发现,除了酒店、外卖等,一次性筷子源源不断地流向高校,部分高校食堂常年大量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有的高校甚至半年就花费6万多元,购买超过百万双筷子。
>
> 材料1:一日三餐餐餐用,“摆得越多用得越快”
>
> 近日,在一个午餐时段,记者来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所高校。记者看到,校内一处学生餐厅开放有十几个窗口,各个窗口都散放着不少一次性筷子,学生打包带走和堂食就餐时自行取用频繁。
>
> 记者看到,各处窗口工作人员都是趁打饭间隙对筷子进行拆包。
>
> 一名正在窗口忙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午餐下来,他所在窗口一次性筷子能用两小包,一小包的筷子数量在40双左右。与别的窗口相比,这样的用量算是少的。另外一处窗口就餐人流量较大,一位工作人员一次性拆了三包。
>
> 另一处师生餐厅也提供一次性筷子。餐厅经营者告诉记者,一次性筷子不敢摆放在窗口,因为“摆得越多,用得越快”。据介绍,今年八九月份新生开学时,一次性筷子用量达到最高峰,“包括一次性筷子在内,一个大窗口一个月的一次性餐具花费就超过了5000元”。其中,一次性筷子少则也有3万双。
>
> 同样,记者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大学城”看到,一次性用筷情况也较普遍。这里共有10所高校,有师生15万人左右。
>
> 太原师范学院有在校生约2.8万人,一次性筷子的用量很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伸出双臂比划说,一次性筷子一次就要出库10来麻袋,而这仅是学校食堂一周左右的用量。“食堂也提供消毒筷子,有的师生用,有的就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在那儿放着呢,师生们随便拿,一直都是这样”。
>
> 太原市一所财经类高校的师生告诉记者,该校不久前发生过群体性诺如病毒事件,此后学校食堂比过去重视了循环餐具的清洗问题,但还是能发现餐具有清洗不干净的情况。因此,不少师生就餐时都选择打包带走,“这种情况下都会使用食堂提供的一次性筷子”。
>
> 材料2:一双筷子进价“几分钱”,半年购买百万双
>
> 据了解,为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和浪费,商务部等多部门曾在2010年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餐饮与饭店业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陕西也于2011年出台条例,禁止餐饮业提供一次性筷子。上海已有立法规定,餐饮业服务者不得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并配套处罚机制。北京等地高校近年对一次性用筷加以收费。
>
> 不过,一次性筷子无偿取用现象,在中西部省份一些高校仍较普遍。记者走访的10多所高校中,仅有一所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山西省一所高校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所学校共有7处学生食堂和教工餐厅无偿提供一次性筷子。
>
> 校方称,一次性筷子批量采购价格低廉,“一双仅几分钱”。记者查阅网购平台发现,一双一次性筷子批发价多在4分钱至6分钱之间。算下来,今年半年时间内,该校一次性筷子的购买量就超过百万双,花费6万多元。不过,山西一家高校的后勤负责人也表示,一次性筷子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加到师生的餐费里,“肯定还是得有人出这个钱”。
>
> 在山西某高校餐厅入口处,记者看到一张“就餐须知”张贴在显眼位置:“打餐时师生自行携带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和其他餐具”。但记者发现,大批学生从餐厅进进出出,无人执行。餐厅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曾站在餐厅门口提示“不拿餐具不让进”,但实际情况是大家都不拿,后来也不再管了。
>
> 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学生分批返校时,校方曾下发通知,要求来校时须带自己的餐具,还在学校餐厅张贴通知、在餐厅门口进行提示,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
> 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食堂属于外包经营,饭菜承包到户,消毒却无专人负责。加之有关监管不到位,碗筷的消毒和卫生状况难以保证,这是不少师生选择一次性用筷的重要原因。
>
> 山西一家高校的后勤负责人介绍说,该校食堂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由团餐企业承包,碗筷的洗消也由承包方负责,这种情况占多数;第二种是学校自主运营的餐厅,碗筷的洗消则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雇佣临时的保洁人员来完成。
>
> 一些受访师生表示,一次性筷子使用“卫生”“方便”“不用清洗”,因此是用餐首选。不过,专家表示,事实上,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质期,过期后易滋生细菌。另外,不少加工一次性筷子的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卫生条件不确定性因素多多。
>
> 数据显示,一次性筷子只能用木材和新鲜毛竹成熟林制作,利用率最多60%,其“生速”远不及庞大用量下的“扔速”,对环境破坏很大。
>
> 材料3:专家建议加强源头管控,提升餐具消毒循环使用能力
>
> 受访人士表示,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校的“举手之劳”,建议高校师生减少或拒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循环筷或自备碗筷,同时做好一次性筷子的垃圾分类。
>
> “每天这么多学生,餐具的用量很大。国家倡导环保,反对浪费,不鼓励使用这种一次性的餐具。”山西大学文瀛餐厅经理孙广举认为,假如食堂能够提供足够安全卫生的可循环餐具,停止供应一次性筷子不是件难事。
>
> 据介绍,山西大学校园餐厅为集体经营性质,多年来只提供统一消毒的循环碗筷,对个别有特殊需求者,食堂会建议其自备碗筷,因此校内一次性用筷现象极为少见。在山西大学文瀛餐厅内,记者看到,加热锅里“咕嘟咕嘟”的水正在冒泡,一把把勺子沉浮其间,用一个磁铁样的长柄一吸,一支勺子就会被吸出水面,不时有就餐学生有序取用。
>
> 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转化为木浆二次利用或出口赚汇,而我国目前一次性筷子回收渠道尚少,用后废弃情况居多。在一些高校的餐厨垃圾收集处,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不加分离,随手就把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同剩余食物一同倒入垃圾桶内。
>
> 山西省晋中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一位刘姓主任告诉记者,近年当地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发现有的高校存在将一次性筷子混入餐厨垃圾的情况,“会影响到终端处理,导致设备被卡住、损坏”。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人口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于宁认为,筷子使用者的意愿需要尊重,但不管是校方还是师生,其实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实现卫生、环保和经济的三方平衡。
>
> 她建议,新生入学时,校方可尝试发放便携且有学校LOGO的环保筷,或搭建物美价廉的平台由学生自行购买。通过一个小物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会减少,师生的凝聚力、归属感也能得到提升,学校的管理也便于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经过长期耳濡目染的宣传,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效应。”(完)
# 2021-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
### 1. 核查新闻
### 2. 需求价格弹性
### 3. 新闻众包
### 4. Key opinion leader
### 5. 反转新闻
## 二、 简答题
### 1. 广告对品牌构筑有什么作用?
### 2. 新闻评论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哪些?
### 3. 什么是匿名消息来源?严肃新闻媒体对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有什么具体规范和要求?
### 4. 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机制有哪些?
## 三、 论述题
### 1. 新闻专业主义中有对客观和公正的要求,这在新闻工作实际操作中有怎样的技术体现,为什么难以达成新闻客观性?
### 2. “新闻工作者应当按照良心做事”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如何实现这一原则?
### 3. 从品牌实践出发,说说品牌故事的定义、特征,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 四、 材料题
### 1. 材料:网易数读的原创文章《中国脱发地图出炉,这里的人最秃》。指出文章存在的论证不足、方法错误等其他可能存在的错误。
# 2021-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报刊的四种理论》(6分)
### 2. 从众效应(6分)
### 3. 分层抽样(6分)
### 4. 媒介偏见(6分)
### 5. 传播的负功能(6分)
## 二、 简答题(50分)
### 1. 什么是事实核查?(15分)
### 2. 简述《时务报》(15分)
### 3. 新闻场域中最主要的权力因素有哪些?(20分)
## 三、 论述题(35分\*2)
### 1. 材料:“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的亚文化的称呼且有粉丝后援团;主流媒体开设“打榜”。运用新闻传播理论,自选角度,进行论述,不少于600字。(35分)
### 2.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唱吧”流行的原因,不少于600字。(35分)
# 2021-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简答题(10分\*6)
### 1. 简述自由理论的要义和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念。(10分)
### 2. 运用赫胥黎的视觉理论解释“你了解的越多,看到的越多。”(10分)
### 3. 越来越多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分析这种大量使用的行为可能引发的信息疾病。(10分)
### 4. 简述公众的定义及公众的形成对政治生活的意义。(10分)
### 5.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和代表人物。该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10分)
### 6. 评述无人机新闻。(10分)
## 二、 论述(90分)
### 1. 说明现在社交媒体倦怠的表现,并谈谈成因。(20分)
### 2. 针对饭圈女孩对于香港反修法提出的阿中哥哥,人民日报也发起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爱豆叫阿中哥哥的微博话题。结合相关新闻传播理论,自选角度,谈谈看法。(20分)
### 3. 疫情期间,出现了自媒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自述个人故事,随后主流媒体也采用了这种讲故事模式,请根据当前语境,谈谈讲故事模式的特点以及这一个体叙事方式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25分)
### 4. 简单梳理人类传播变革历程和特点,并结合新传媒时代技术发展和受众变迁的理论,论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25分)
# 2021-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简答题
### 1. 简述电视新闻“现场”。
### 2. 如何理解广播的“伴侣”功能。
### 3. 简述里斯的“定位”理论。
### 4. 简述公共关系四模式。
### 5. 突发性事件中如何避免对当事人和家属的二次伤害。
## 二、 论述
### 1. 如何理解丹·舒尔茨的IBC计划五步骤。
### 2.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央视媒体疫情期间对“轻、慢、亲”三字诀并分析成功的原因。
### 3. 材料引入是疫情,试分析公共卫生危机中城市形象的重塑和表现,至少结合一个事件。
## 三、 实务题
>
> 材料
>
> 材料分两部分。
>
> 一个是消息素材:是杭州图书馆被人占座睡觉,工作人员说很无奈,部分人不听劝阻。馆长说情况已经好多了,一年前好多人还会带东西进来。馆长被称为最感人馆长,一年前开馆的时候就有很多乞丐拾荒者进来,只要求他们洗手再阅读就行。部分读者表示接受不了向馆长反映,馆长说他没有权利让人不进来,不满意的可以选择走。馆长最后说管理只是手段,真正的约束要在心中。
>
> 一个是消息背景:介绍一年前拾荒者和乞丐进图书馆读书的情况,举了个拾荒者的例子,说这是他获得精神食粮和慰藉的渠道。
### 1. 根据素材写一则800字消息。
### 2. 给你的消息取一个双行标题,要求引题+主题。
### 3. 针对该事件写一则500字左右评论。
# 2020-浙江大学-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国际传播能力(6分)
### 2. 传媒市场(6分)
### 3. 数据新闻(6分)
### 4. 舆论圈(6分)
### 5. 编码/解码(6分)
## 二、 简答题(12分\*5)
### 1. 近年来,国际传播话语向全球传播范式转变,请简要描述此转变的现实和理论取向(12分)
### 2. 简述传媒领域的市场结构包括哪几种类型及其特点(12分)
### 3. 在全球化的当下,新闻机构的报道实践已跨越国界,一国媒体常报道他国热点时事与社会热点,请从国际新闻驯化的角度举例并加以分析(12分)
### 4. 简述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素养和能力(12分)
### 5. 举例并评议中国传统新闻媒介和新媒体在推动环境报道中的表现和作用(12分)
## 三、 论述(30分\*2)
### 1. 长尾理论在传媒行业中的表现?新媒体时代,媒介如何利用长尾理论开发管理市场(30分)
### 2.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突起,新闻业被寄期望于促进共识与跨文化交流,请分析全球的新闻业,能否、如何在实践中推进跨文化传播(30分)
# 2020-浙江大学-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 一、 名词解释(6分\*5)
### 1. 媒介事件(6分)
### 2. 霍夫兰(6分)
### 3. 使用与满足(6分)
### 4. 概率抽样(6分)
### 5. 中介化(6分)
## 二、 简答题(50分)
### 1. 请简述新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其改变(15分)
### 2. 简述数字劳工的内涵、相关研究议题及其政治、文化、社会影响(15分)
### 3. 简述新媒体在协商式民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分)
## 三、 论述(35分\*2)
### 1. 作为框架理论的补充,形象框架主要以隐喻、夸张、反讽等比喻性框架为主要形式,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什么是公共话语中的隐喻、夸张、反讽,并阐述三者内涵的区别与联系;(2)试举例近期发生的中外公共话语,三者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以框架理论为出发点,探究其在公共话语中可能起的作用机制。(35分)
### 2. 以网络短视频为主题,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具体的研究选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理论框架或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35分)
# 2020-浙江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一、 简答题(10分\*5)
### 1. 从知识鸿沟到数字鸿沟,再到今天的数字代沟,谈谈其定义和你的理解(10分)
### 2. 以豆瓣小组为例(或其他例子),说明斯坦利·费什的“诠释共同体”(10分)
### 3. 简述沉默的螺旋及其在互联网时代的适用性(10分)
### 4.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一体化功能(10分)
### 5. 简述公众舆论具备哪些条件才有真正的公共性(10分)
## 二、 论述(25分\*4)
### 1. 材料一:特朗普抹黑批评媒体,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材料二:媒体是否还是人民发声工具的探讨(1)受众如今越来越不相信媒体,这其中受众发生了什么转变?(2)媒体过去是“看门狗”,现在的传播功能是否转变,是否还是人民的声音?(3)你对于媒体越来越倾向于提供追求受众接受的“事实”的观点的理解(或者是否赞同)。(25分)
### 2. 材料为两则关于网络直播火爆现象的材料(1)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相比的新特点以及其中体现的参与式行为的特点。(2)网络主播和传统的主持人相比有什么特点,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3)从主持人——观众到网络主播——用户,体现了受众为中心的新型传播格局形成,谈谈你的理解。(25分)
### 3. 材料关于18、19年的反转新闻(1)“看门狗”与“反转舆论”的异同。(2)在反转新闻的背景下,谈谈你对媒体保持真实第一性的理解。(25分)
### 4. 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和时尚的关系(25分)
# 2020-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一、 简答题(8分\*5)
### 1. 简述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论(8分)
### 2. 简述美国福来灵克咨询公司危机传播公式(3W+4R)·8F=VI/V2(8分)
### 3. 简述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的综合性(8分)
### 4. 简述广播文本结构应该如何安排(8分)
### 5. 简述新媒体标题和导语有什么作用(8分)
## 二、 论述(20分\*3)
### 1. 谈谈你对“USP理论在现在下己经过时了”的理解(20分)
### 2. 材料为两会报道的文章;(1)简述Vlog及其传播的原因(10分)(2)Vlog被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对新闻报道产生什么变化(10分)
### 3. (材料概要)2020杭州举办亚运会,要求招聘三个公关人员,一个公关总监;(1)谈谈公关总监的职责范围以及他应该具备的条件(10分)(2)针对此次招聘谈谈你对这次亚运会公关关系核心诉求的基本理解(10分)
## 三、 消息评论(50分)
>
> 【材料概述】
>
> 加装高空抛物摄像头,让高空抛物事件不再出现
>
> 参考材料扫码跳转至网页阅读:
>
> 
### 1. (1)根据材料,起一个消息标题,要求双行题,引题+主题(5分)
### 2. (2)根据材料,改写一则消息,800字(25分)
### 3. (3)根据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500字(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