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我决定给自己买一把人体工学椅。很多年来我一直坐在分配给我的办公椅上,从来没关心过什么人体工学,直到出现了一些上肢劳损的症状,本着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我开始做有关人体工学椅的功课。2022年了,买一把人体工学椅应该就像买一件衣服那么简单吧?这是我一开始的想法,没想到越研究越困惑,越了解越生气,线上线下地看了一个多月,还是没选到适合自己的人体工学椅。对我,一个身高155厘米的小个子来说,选择竟然如此有限。最终,我咬咬牙买了一把远远超出预算的椅子,因为这是做了一个月功课后,唯一适合我身体并方便购买的椅子。我身高 155 厘米,通常穿最小的衣服尺码。无论怎么定义都是个小个子,但即使我高 5 厘米,情况也不会好很多。以下是我在研究人体工学椅的过程中观察到的:
大多数椅子都是为男性设计的。例如,可调节的座椅高度范围通常为 43 至 56 厘米。而适合160厘米的女性的座高应该约为40厘米,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女性即便调到最低座高也太高了。
座椅高度和座椅深度等参数(类似于衣服的尺寸)对于评估椅子是否适合特定用户至关重要。但此类信息并不总是标注得很明确。事实上,很多人体工学椅的产品信息里就没有详细的参数信息,甚至去问客服,客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网络上很多《适合小个子的人体工学椅》的推荐文章里的“小个子”也是针对男性中的“小个子”,所谓”适合“是对至少160厘米的人适合。英文网络里更是如此,甚至将身高低于167厘米定义为小个子。对女性来说,这根本谈不上是小个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60厘米,那么你比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都高了。这样的评测/推荐/指南文章对160厘米以下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可能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体工学椅测评都是男性做的,男性是很难看到女性的需求的。
好的人体工学椅应该可以帮助你(至少不能妨碍你)使用对人体压力比较小的人体工学姿势办公。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同,一把椅子适合所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人体工学椅会设计成可调节的,而可调节范围能够覆盖人群的绝大多数。在我查阅到的人体工学椅推荐标准里,推荐覆盖的范围是从5百分位的小个子的女性到95百分位身高较高的男性。如果市面上的人体工学椅能满足这个标准的话,我可能都不用写这篇专门给小个子女生的指南了。实际生活中,能满足这个标准的人体工学椅凤毛麟角。
![[推荐和实际覆盖范围 1.jpg]]
女性值得适合他们身体的,能够保护他们的健康,提高她们工作时的舒适度和生产力的人体工学产品。这样的产品仅仅存在还不够,还应该买起来便宜,方便。在(小个子)女性能够像男性一样方便地购买/获得适合自己地人体工学产品之前,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把她们购买人体工学椅的这个过程变得容易一点。这就是我想要写一个专门针对(小个子)女性的人体工学椅指南的原因。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会和你分享我学习到的人体工学知识,教你怎样通过查看人体工学椅的参数信息评估是否适合自己。
#### 坐得好,不如坐得少
首先来做一个选择题,下面哪个工作方式最不容易产生身体劳损。
坐姿办公5小时。
站立办公5小时。
坐着办公45分钟,再站立办公15分钟,交替循环。总工作时间5小时。
坐着办公45分钟,起来走动一下喝点水,休息5分钟再接着工作,交替循环,总工作时间5小时。
正确答案是 4,如果按对身体产生的压力大小排列的话是4 < 3 < 1 ≈ 2。
相对于坐得不对,坐的时间长是产生身体劳损的更大的风险因素。站立办公的流行,也仅仅是因为它可以作为坐姿办公的补充。坐得好,不如坐得少。如果你现在已经产生了劳损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避免久坐,配合运动。做到这些再考虑给自己配备合适的人体工学工作台,改善自己的坐姿。因为正确的坐姿仅仅能尽可能降低对身体的压力,而不能彻底避免对身体的压力。彻底避免劳损的方法是停止工作。
在网络上搜索使用电脑的”正确坐姿“、”人体工学姿势“,你一定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坐姿。
![[Proper-Sitting-Posture-1024x811.webp]]
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
视线与屏幕的上1/3持平。
双脚平放于地面,大腿平行于地面,大腿与小腿成90度或比90度稍微大一点。
使用键盘时,双臂靠近身体,小臂与大臂成90度或比90度大一点。
舒服的坐姿状态下,后背可以靠到有腰部支撑的椅背。
那么这就是使用电脑的正确人体工作坐姿吗?是,也不是。
这个推荐姿势是基于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脊柱和颈椎等都处于关节的中立位,也就是最省力,对身体产生压力最小的位置。这是一个我们工作时应该采用的基础坐姿。工作台的设置应该使我们舒服地处于这个基础坐姿。某些情况下,工作台的高度不合适,我们没法达到这个基础坐姿,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借力,关节被迫处于非中立位,这种时候就容易造成劳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工作时就要一直处于这个位置呢?那也不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工作时的姿势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的频率可能远超你的想象。这是因为: 1. 你在工作时可能会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比如你可能会使用同一张桌子打字,看iPad,写字,看书等。不同的活动就会要求我们的身体处于不同的姿势。 2. 就算是一直做同一个任务,我们也会不断调整姿势,以此来减轻疲劳。最容易使身体产生劳损的反而是重复和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
那你可能会问了:如果我工作时总会调整坐姿,不可能保持在所谓的“人体工学坐姿”,我买人体工学椅还有用吗?有用。使用合适的工作台,你变换姿势也是围绕基础坐姿的,对身体产生的压力比较小。好的人体工学设备还可以更好地适应你的动态坐姿。
综上所述,坐得好,不如坐得少。如果可以的话,相比于好的人体工学设备和坐姿,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的工作习惯和运动习惯。其次才是尽可能采用是对我们的身体压力最小,不易产生劳损的坐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工作时要一直保持在这个姿势。调整坐姿是身体的自然需求。合适的人体工学设备既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推荐坐姿,又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动态坐姿。
#### 合适的座高和座深,是成功的一半
你是否见过以下现象?
1. 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喜欢坐在椅子的边缘,而不是靠在靠背上。
2. 自己或身边的朋友会在座位上加一个腰垫。
3. 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坐在座位上时脚是悬空的。
这很可能是因为那把椅子不是为你/她设计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椅子的座高和座深不合适。以及,你自己或你这位朋友是不是小个子女生?
人体工学椅是“白人男体工程学”的重灾区,我搜遍了全网的测评,绝大多数人体工学椅的测评都忽略了身体数据适配的问题。而身体数据是决定一把椅子是否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没有一把椅子能够适配所有人。不考虑身体数据,做工再精致,功能再炫酷的人体工学椅,你都用不上。而考虑到在人体工学领域(实际上不只人体工学领域,而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公共建设,到医疗,到各种政策的制定),默认的人是一个平均身材的白人男性身体,市面上的产品几乎都是为平均身材的白人男性身体设计的。女性,尤其是亚洲女性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非常难。而绝大多数由男性做的测评,对女性的参考意义也非常有限。因此我将在此系列的文章中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数据选择适合的人体工学椅。我会更多地从小个子女生(160厘米以下,覆盖一半以上的中国女性)的角度来讨论,但该指南基于的人体工学原理,实际上对任何人都适用。
我认为座高和座深是决定一把人体工学椅是否适合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只有座高和座深合适了,才有可能舒服地以符合人体工学原则的姿势使用这把椅子。下面我来解释下怎么根据自己的身体数据决定适合的座高和座深。
##### 怎样确定合适的座高
合适的座高可以分担坐姿下大腿与座椅接触部分的压力,并帮助你保持给身体压力比较小的人体工学姿势。座高决定你的身体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也决定上肢和桌面之间的相对高度。当座高合适时:
双脚应能平放在地面上,膝盖弯曲角度大约为90度(这是给身体压力比较小的符合人体工学原则的角度)。
肘部弯曲角度大约为90度或比90度稍大一点,双手和前臂的高度大约与桌面持平。
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满足一和二的座高一般不是同一个高度。因为桌面的高度通常是固定的,在70到80厘米之间,这个高度对大多数女性都太高了。满足一的前提下,双臂要抬高才能够到桌面,容易造成上肢疲劳。先保证满足二的话,脚就会悬空。要同时满足一和二,你可以:
配备适合自己身高的桌子(推荐能够覆盖适合自己的高度的电动升降桌,因为电动升降桌除了可以调整到适合自己的坐姿高度,也可以用于站立办公。坐姿办公和站立办公交替,可以帮助减轻身体的压力)。
在桌面高度固定的前提下,先将座高调整到确保上肢与桌面的关系,然后使用脚垫调整下肢和地面的关系。
我个人非常讨厌脚垫,在桌子高度过高的情况下,脚垫可以帮助达到一个比较舒服的人体工学姿势,但同时也会限制脚的移动和姿势的改变。合适高度的桌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桌子高度合适的前提下,椅子的高度应该被调整为小腿加足高再加鞋底的厚度。只要测量一下自己的小腿加足高,再加上两三厘米的鞋底高度,就可以估算自己需要的座高。如果不方便测量也没关系,下图是我根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的人体数据画的图,横轴为身高,纵轴为对应的小腿加足高再加两厘米的鞋底厚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高查阅适合的大致座高。比如,对一个身高为160厘米的女生,合适的座高大约是41厘米。
![[Recommended seat height and depth.jpg]]
身高和适宜座高座深对照表
##### 怎样确定合适的座深
合适的座深应该能够支撑大腿,避免给靠近膝盖的大腿造成压力,并允许使用者完全坐进椅子,充分利用靠背的下半部提供的对腰部的支撑功能。座深太大的话,使用者就会倾向于坐在椅子的边缘,靠背在这种情况下就形同虚设。座深太小的话,就没有办法给大腿提供足够的支撑。跟座深密切相关的身体参数是从臀部后缘到膝盖内窝的距离。在合适的座深下,膝盖内窝到椅子边缘应留出大约3到5厘米,以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活动的空间。除了直接测量自己的臀部后缘到膝盖内窝的距离以外,你也可以使用上图查阅适合自己的大致座深。同样以身高160厘米为例,合适的座深约为42厘米左右。
##### 适合160厘米以下的人的人体工学椅
知道了自己的身体参数,以及依据身体数据估算的座高和座深,就可以来通过参数才初步筛选适合自己的人体工学椅了。但你可能会有点失望,市场上大多数人体工学椅的可调节座高是43到56厘米,很显然对160厘米(一半的女性)以下的人太高了。座深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以下是我搜遍全网能找到的座高和座深可以调节到适合身高160厘米以下人的产品。
![[Pasted image 20240720101820.png]]
当然了,以上产品仅仅是座高和座深适合160厘米以下的女生,并不代表其他设计也适合小个子女生。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一下扶手,头枕和腰背支撑。
#### 宁缺毋滥的扶手
说了座高和座深的问题,再来说一个和身高数据密切相关需要(小个子)女生格外注意的问题:扶手。
扶手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相对来说,扶手没有座高和座深那么重要,但是合适的话可以给双臂提供更好的支撑。
合适的扶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1. 两个扶手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到自然坐姿状态下两肘之间的距离,这个宽度大概是比肩宽稍微宽一点。
2. 两个扶手的高度可以调整到自然坐姿状态下的两肘高度。
3. 两个扶手最好可以进行前后甚至角度的调整,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的身体。
4. 在进行键盘输入等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靠近桌面时,可以通过上下或前后调整扶手确保扶手和桌面不会相撞。
能满足2-4的椅子还是“相对”比较多的;能满足1的椅子少之又少。实际情况中,两个扶手之间的宽度通常会设计得比较宽,以确保肩宽和髋宽最大的使用者也能比较轻松地坐下和站起。市面上的绝大多数产品,尽管扶手可以小幅度左右调整,也很难调整到适应比较瘦小的女生的肩宽/肘宽。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上面出座高和座深比较适合小个子女生的几把椅子:
![[Pasted image 20240720101932.png]]
那么中国女生的坐姿肘宽是多少呢?根据2020年发布的数据,26-35岁的中国女性的中位坐姿两肘肩宽,是39.1cm。也就是说,从数据上看,这里面只有Herman Miller Embody完全照顾到了50%位以下的女生,Herman Miller Aeron Size A, Hag Capisco Puls勉强算是照顾到了中位数肘宽的女生,如果你的肩比较窄的话还是不大行。
![[扶手宽度 1.jpg]]
综上所述,针对扶手,我的建议是宁缺毋滥。扶手不能调节或不能调节到满足2-4的还是别买了。买了也没用,还可能干扰你的正确坐姿。不能满足1的可以买,但不是最理想的状况。但是你如果你属于肩宽比较小的那一半女性的话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
#### 保护脊柱,只要合适,不要噱头
很多人第一次考虑买人体工学椅都是因为产生了背痛、腰痛的问题。根据相关的人体工学研究,合适的背部、腰部支撑能够帮助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合理分配椎间盘之间的压力,减少背部、腰部的劳损。在本篇中,我将详细讨论一下人体工学椅靠背的设计原则,分享一下我对市场上产品的一些观察。如果对此不感兴趣,可以直接查看关于具体产品的总结。
##### 脊柱的自然曲线
你应该已经知道,我们的脊柱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三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前曲,胸椎后曲和腰椎前曲,从侧面看是一个S形。这样的结构能够合理地分配重量,也提供运动时所需的弹性。而在坐姿下,特别是伏案或使用电脑工作时的前倾坐姿,脊柱在坐姿下发生形变时,椎间盘之间的压力会达到站姿下的140%。而人体工学椅的靠背,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的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合理分配椎间盘之间的压力,减少背部、腰部的劳损。
![[Pasted image 20240720102253.png]]
![[Pasted image 20240720102334.png]]
那么人体工学椅的靠背应该设计成什么样的呢?越贴合脊柱本身的曲线越好。所以座椅的靠背通常会设计成类似脊椎曲线的S形,而且要S得恰到好处。近年来,国产人体工学椅的靠背设计越来越夸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腰部支撑部分的弧度很大,材料还特别硬,不管是一体式,分背式还是三背式,突出的腰椎支撑都大行其道。这样的设计看着下了功夫,实际上是误导消费者,和人体工学背道而驰。不是部件多,结构复杂,设计炫酷,吸引眼球就是“人体工学”,最重要的是合适。小个子女生因为体重较轻,坐这样的椅子特别容易感觉硬,硌得慌。腰椎过度支撑的同时,胸廓部分靠不到椅子上,或者在胸廓和腰椎之间留有一个悬空的部分,反而比较容易疲劳。
当然了,每个人身高、体重、各种身体参数不同,每个人的S都是稍稍不同的S,一个设计很难贴合所有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体工学椅的靠背会设计成可调节的,并尽可能地覆盖到大多数人。虽然各品牌的人体工学椅的靠背调节方式各异,但是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式。
##### 人体工学椅靠背的调节方式
**材料的自适应**
应该说绝大多数有靠背的座椅都会利用可以产生形变的材料的自适应来使靠背适合不同的人。皮革,海绵,网布,有弹性的塑料等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空间和公共交通的座椅,电竞椅,人体工学椅等。有弹性的材料可以产生即时反馈,适应不同人的身体。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人体工学椅都会采用弹性材料的自适应来实现一部分靠背调节的功能。甚至有些人体工学椅是完全通过材料的自适应来调节的,比如Herman Miller的Cosm和Humanscale的Diffrient World.
![[it_prd_ovw_cosm_chairs_04 1.jpeg]]仅仅依靠材料的自适应来实现靠背调节的Herman Miller Cosm人体工学椅
![[diffrient_task_chair_back_view 1.jpeg]]
仅仅依靠材料的自适应来实现靠背调节的Humanscale Diffrient World人体工学椅
**小幅度的腰椎支撑调节**
目前已经有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支持腰椎支撑的必要性。在坐姿状态下,腰椎和腰部肌肉骨骼组织会承担极大的压力,久坐状态下易产生疲劳,为了缓解这种疲劳状态,我们的身体会倾向于采取前倾姿势,改变脊柱的自然曲线,给椎间盘更大的压力。人体工学椅的腰椎支撑,可以分担腰椎和其他腰部肌肉骨骼组织的压力,帮助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 国外的人体工学椅品牌几乎都是采用一个可以小幅度调节的部件来实现腰椎支撑功能。下图所示为Herman Miller Aeron Chair的腰椎调节部分。这个部件只有松紧调节,而对靠背的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影响。
![[it_prd_ovw_aeron_chair_01.jpg.rendition.1152.1152 1.jpg]]
Herman Miller Aeron人体工学椅靠背上的腰椎支撑调节部分
**椅背升降调节**
椅背升降调节是通过靠背整体升降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的调节方式,在国产人体工学椅上用的很多。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调节方式,因为不同的人的身体结构不同,整体升降很难做到腰椎,胸廓和肩部的全方位贴合。鉴于市场上绝大多数人体工学椅都设计的太高太大(靠背当然也不例外),对小个子女生来说,可能腰椎部分调合适了,胸廓和肩部就会太高。我还观察到,很多椅子的升降调节设计不合理,没法固定在调节好的档位,坐着坐着就滑下去,时间久了,只能是凑合着坐,这样的人体工学椅”人体工学“在哪儿?
**靠背分区调节**
针对椅背整体升降调节的弊端,一些人体工学椅的品牌设计出了双背式的靠背,来实现对肩部,胸廓和腰椎部分的分开调节,这样的思路是没错的。事实上,Herman Miller Embody的靠背也可以算是一种分区设计,整个靠背由大量连接件构成的阵列,可以不间断的动态调整。而目前我看到的采用分背式靠背设计的人体工学椅,通常也有着夸张的腰部支撑弧度,更有甚者,两个部分的衔接不流畅,反而容易硌得慌,我对这种设计的整体效果持怀疑态度。而三背式就更没法理解了,强行创造一个假需求,再增加一个硌的可能性,都是噱头。
![[西昊VitoS 1.jpg]]
采用分背式(双背式)设计的西昊Vito S人体工学椅
![[Pasted image 20240720105954.png]]Herman Miller Embody的靠背也可以算是一种分区设计,整个靠背由大量连接件构成的阵列,可以不间断的动态调整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之前筛选出座高和座深比较适合小个子女生的几把椅子:
几款人体工学椅产品的靠背设计总结
![[Pasted image 20240720110019.png]]
**靠背的动态支撑**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我们在坐姿状态下变换姿势的次数、频率都超乎你的想象。靠背应该在动态坐姿中为我们的背部提供支撑。在我们变换姿势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总是按标准人体工学坐姿那样挺直背部,事实上,可能是绝大多数的时间都不是挺直背部的状态。我们可能会稍微前倾,离开后背,也可能会稍微后倾,靠在后背上,还可能在休息时完全斜躺着靠背上,甚至可能在座椅上前后摇晃。靠背需要预留给我们移动的空间。人体工学椅通常会采用底盘的阻尼结构来实现靠背的动态支撑。
在我决定买一把适合自己的人体工学椅之前,我坐遍了公司的大约十几种办公椅,没有一个的靠背我能压得下去。
合适的靠背阻力应该能随你身体的姿势变换提供支撑。合适的靠背阻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1. 适应你的身高体重。
2. 在后仰角度变化的时候提供合适的回馈,这样才能自由起落,丝滑服帖,想躺就躺,想停就停。
对于小个子女生来说,靠背阻力太大压不下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相当于坐一把不能倾斜的椅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容易造成疲劳。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用加腰靠来完全代替一把好的人体工学椅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座高太高,脚不能平放在地上,就更难把靠背压下去。我曾在店里试坐Herman Miller的Cosm。因为Cosm的最低座高对我来说太高了,脚悬空的状态下靠背很难压下去,好不容易压下去,起来的时候几乎是被弹起来的。
阻力调合适了,设计得好的椅子和坏的椅子差别也很大。我现在在办公室坐的椅子调到最小阻力可以压下去,但是明显有卡顿感,还有吱嘎吱嘎的噪音。而在家里坐的Herman Miller Aeron size A就很顺滑,真的是自由起落,丝滑服帖,想躺就躺,想停就停!
#### 头枕,仅仅是锦上添花
在我查阅的人体工学椅的行业标准中,是没有关于头枕的推荐的,因为正常使用电脑的标准坐姿下,我们的上半身基本上是直立的状态,可能稍稍后仰,更可能稍稍前倾,后仰靠在头枕上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工作姿势。如果你买人体工学椅的目的仅仅是尽可能避免工作时身体的劳损,头枕并不是必选项。
但是另一方面,对头枕的需求也不是没有缘由,如果有工作中的短暂间歇靠在椅背上休息的需求,有头枕的体验还是要好很多。
##### 与其说是头枕,不如说是颈枕
虽然我们通常称之为头枕,但是实际上更应该称之为颈枕。头枕支撑的部位应该是你的颈椎,而不是后脑勺,事实上,如果头枕的高度正好在你的后脑勺,你会感觉非常难受,相信很多小个子女生都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后脑勺被不合适的座椅顶得难受的体验。
#### 根据身高确定适合的头枕高度
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的知道,头枕的适宜高度和坐姿下颈椎的高度紧密相关,只要知道了坐姿下颈椎点的高度,就可以推算出自己适合的头枕高度,感兴趣的话,可以量一下自己坐姿下的颈椎点的高度。如果你懒得量的话,也可以参考下面我根据2020年的中国人的人体数据画的身高和坐姿颈椎点高的对应图。只要知道身高,就可以查阅适合自己的头枕高度。比如,160厘米的女性对应的头枕高度大约为64厘米,160厘米的男性对应的头枕高度约为67厘米。(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相同身高下,女性比男性的腿长)当然了,不同的人的身高比例不同,但是你可以使用下图做一个估算。
![[Pasted image 20240720110117.png]]
坐姿颈椎点高的测量方法
![[坐姿颈椎高和身高关系 1.jpg]]
**几款人体工学椅的头枕高度**
之前的笔记里讨论过的几把椅子,Herman Miller Aeron, Herman Miller Embody, Humanscale World, Hag Capisco Puls 都是没有头枕的。虽然Aeron没有官方头枕,但是在民间需求下竟然催生了和原椅子浑然一体的头枕。而两把国产椅子西昊vito S和恋树F08是有头枕的。我找了一下这两把椅子的官方数据,和我为Aeron配的头枕一并讨论。
适配Aeron的Atlas头枕:可以上下调整,前后调整和角度调整,确实提升了我靠在靠背上休息的体验。
![[DSCF1356 1.jpg]]
为Herman Miller Aeron配备的Atlas头枕
恋树F08:可以上下调整, 前后调整和角度调整。根据客服提供给我的信息,恋树F08标准版和升级版的头枕对小个子来说都是偏高的,从数据上来看也是这样。顺便夸一下恋树的客服,是我交流过的人体工学椅客服中唯一一个主动和我提参数信息的,并根据我的身高体重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我了解到的人体工学椅的行业标准是吻合的。没有不切实际的推销自己的椅子。
西昊Vito S: 标准版可以旋转调节,S版却只能上下调整。从高度上,最低高度为65厘米,也不是很适合160厘米以下的小个子,据反应头枕是向前突出的,坐起来并不舒服。
![[坐姿颈椎点高和人体工学椅 1.jpg]]
中国男女坐姿颈椎点高与几款人体工学椅的头枕覆盖范围
总结一下:头枕,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部分。选购人体工学椅要认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确实需要头枕,最好注意一下头枕的可调节范围是否适合自己的身高。对小个子女生来说,头枕太高是常见的问题。购买人体工学椅时优先考虑其他方面的需求。如果一把人体工学椅的其他方面(座高,座深,腰背支撑)都满足需求,单单头枕不符合,可以舍弃头枕。
#### 针对小个子女生的选购建议
有条件建议直接购买国外知名品牌,比如Herman Miller,Humanscale,Steelcase等,这些国外品牌有基本的对人体工学理论的尊重,且产品已经过市场检验,而国产人体工学椅基本质量都不过关,精力都放在吸睛的,有噱头但并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上,99%都不值得买。
尽可能到实体店试坐。如果没有试坐的条件,可以询问客服,尽量问得具体一点,或者寻找身高体重和你差不多的人的试坐体验。
确保椅子的座高和座深是适合你的身体的。只有座高和座深合适的情况下,你才会舒服地、自然地靠在靠背上。座高太高,座深太大,可能会使你习惯性地坐在椅子的边缘,根本靠不到靠背上。如果绝大多数的时间靠背都形同虚设,再炫酷,再科学的靠背支撑你也用不上。
虽然还没有很好的对腰部支撑的量化标准,脊椎数据还是跟身高体重相关的。可以简单认为瘦小的人需要的腰部支撑的力度比较小。如果座深合适了,小个子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曲度太大,材料太硬,位置不合适。如果不是有强烈的对顶腰感的追求,建议挑选一体式靠背加柔和腰部支撑的人体工学椅。
对于小个子女生来说,靠背阻力太大压不下去是常见的问题,这点很难量化,试坐时记得测试靠背阻力。
头枕太高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购买人体工学椅时优先考虑其他方面的需求。如果一把人体工学椅的其他方面(座高,座深,腰背支撑)都满足需求,单单头枕不符合,可以舍弃头枕。